
一个品牌有没有市场潜力,得由消费者说了算。
今年5月底,我为了写瑞幸咖啡的文章,特地去公司楼下的瑞幸咖啡门店买了几杯咖啡,还鼓动身边的同事也去买了。
当时瑞幸咖啡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,促销力度很大,第一杯免费,第二杯半价。
瑞幸咖啡门店的装潢都很简约,面积也不大,定位就是外卖店。据我所走访的情况,每个店面的工作人员最多两三个人。
按正常销售,一杯咖啡保守估计可以赚一倍。
这听起来真是个不错的生意。
一、对标星巴克
平时喝星巴克的人,绝大多数都是这些穿梭在各大写字楼的上班族,也可以说是中等收入阶层吧。
这个群体没有那种赚大钱的能力,可是收入还不错,偶尔喝上一杯星巴克咖啡,或许还会发个朋友圈,以示品味和消费等级的认同。
喝一杯咖啡,可以悠然的享受它的环境,也能快节奏的去谈事情。试想,星巴克咖啡一杯只要10元,那和街边的奶茶店没多大区别了。
高价位、充满文艺格调的环境,是星巴克咖啡成功的关键。
主动对标星巴克的瑞幸咖啡,似乎是有点尴尬。
CEO钱治亚说:好的咖啡,其实并不贵。在瑞幸咖啡,89.6%都是回头客。
瑞幸咖啡好像对价格进行了调整。
刚开始是27元左右,现在的区间是21-27元不等,相对于星巴克,确实便宜了5-10块钱左右。
可是普通上班族,每天的午餐费是多少钱?据我身边所了解的情况,一般不超过20元。
喝一杯咖啡,俨然超过午餐的预算,这对于上班族来说是奢侈。
抛开价格不说。
瑞幸咖啡的味道很普通,喝过之后,并没有什么难忘的味觉体验。不会说,喝了几杯之后,就会形成味觉习惯,往后就非你家不可了。
这是身边喝过瑞幸咖啡的朋友,真实的反馈。
中国年轻人喝咖啡的相较于国外来说,并不是很多,这个市场空间确实很大,但前期需要很大的市场培育成本。
但我发觉,现在的年轻人也开始讲究养生了。喝多了咖啡对身体并不好,年轻人反而会更倾向于喝茶了。
瑞幸咖啡的价格可以比星巴克便宜,是因为它削减了店铺以及人员成本,价格自然是便宜了一些,但味道没特点,加之它丧失了咖啡应有的体验文化。
体验文化就是:坐在弥漫音乐的咖啡大厅里,享用一杯咖啡。
二、市值太高
从我喝第一杯瑞幸咖啡开始,我就不看好它。
因为它没有让我记住那个味道。
今天看到了瑞幸咖啡第三季度财报,营业额增幅不少,同比增长了5.4倍,这是因为它不断扩张店铺所带来的营业收入。
它的净利润依旧亏损5.32亿。
不可思议的是,瑞幸咖啡昨天收盘价是27.02美元,暴涨了25.44%,创下了自上市以来的新高。
有一家媒体还将瑞幸咖啡列为最具投资品牌第25名。不知道是怎么分析评判出来的。
评价一支股票值不值得购买,它是有一些理性标准的。
如市盈率、市净值等。
市盈率=公司市值/公司盈利
市净值=公司市值/公司净资产
市盈率越低,市净值越高,这支股票就越值得买。
从2017年成立至今,瑞幸咖啡的亏损已经达到34亿元。而它的市值却达到了63.6亿美元。
假设瑞幸咖啡的盈利为1亿美元,那么它的市盈率是63.6,也就是说,它目前的股价是它股票实际价值的63.6倍。这是非常高的了!
更何况,瑞幸咖啡一直在亏损。
然后再说市净值。
瑞幸咖啡并没有固定的资产,唯一能说明资产的,是它的店面数量。如果咖啡味道不好,店面数量越多,亏损也就越大。
况且这些店面又不能变现,它是个持续消耗的办公资产。
瑞幸咖啡没有多大的市净值。
有些投资者会说,瑞幸咖啡有无形的品牌价值。
瑞幸从成立至今才两年时间。品牌是需要时间积累的。
真正的品牌价值是庞大的用户数,以及深入人心的好口碑。
可是瑞幸咖啡并木有。
大家可以做个测试,去问问身边10个朋友,有几个喝过瑞幸咖啡的?喝过的人,又有几个好评的?好评之余,还有几个今后会复购的?
大部分人都是冲着第一杯咖啡免费,去喝的。
我特意去翻看了瑞幸咖啡的小程序。它现在也开发咖啡周边潮品,如杯子、腰果,这不是在复制星巴克的老路吗?
三、大数据和故事
我很好奇,要分析一家企业,对于专业投资人士来说,并不难,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资本热捧瑞幸咖啡?
也是,资本游戏主要是看数据和故事。
假设中国是4亿上班族,4个里面有一个喝咖啡的,那么喝咖啡的群体是1亿。
如果这1亿的人群里,有4成是瑞幸咖啡的忠实咖粉,那么整个中国就有4000万瑞幸粉。
这4000万瑞幸粉,每个人每周喝3杯瑞幸咖啡,每个人一年下来,差不多就会喝140杯。
140*4000万=560000万杯。
也就是56亿杯。
按市场最低价,每杯咖啡是21元。
56亿杯*21=1176亿元。
天呢,数据的魔力。
不知道算错了没有。望大家指正。
创始人钱治亚也是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,说让瑞幸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,咖啡只是开始。
如此来看,倒是可以理解那些资本了,亏损几十个亿,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。
但,这都是用大数据画出来的大饼。
真实情况会如何,拭目以待。